五十年前的香港平民天堂与花样年华

【皇后大道】开埠初期,不少华人居住于皇后大道中一带。可是英政府要将这一带发展为行政及商业中心,将华人居民迁徙往鸭巴甸街以西的“太平山区”,即现时的上环及西营盘一带。到了20世纪,这里还开设了不少茶楼、茶居、酒家和小馆子。

【铜锣湾·1962年】19世纪中期,铜锣湾乃英资企业怡和洋行总部。1950年代,铜锣湾进行大型填海工程将海湾填平,得到的土地一部分用以兴建交通干道,一部分则成为了现今的,奇力岛亦从此连陆。

【太平山街 】太平山街 (Tai Ping Shan Street),是一条名胜不少的街道,在太平山山腰。

【北角·1966年】北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口不多,但战后随着大批新移民涌入,人口开始变得愈来愈多。

【轩尼诗道·1966年】轩尼诗道,是一个新旧并存的独特社区,揉合旧传统与新发展的精粹。轩尼诗道,原意为小湾畔,在150年前是港岛北岸线的一个细小多沙的海湾,因为在地理上它是处于较低的位置,故又称为下环。

【楼梯街·1966年】楼梯街在上环,顾名思义,街道都是楼梯。 除了荷李活道以南,文武庙旁边一小段可供车辆驶进四方街外,其馀各段皆为石级,是上环一带最长的阶梯,有超过160年的历史。

【北角·1962年】1950年代,根据当时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记载,北角区为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地区。随着1957年北角邨落成及北角码头启用,北角更为繁盛。

【上环·1966年】19世纪初期,大陆人士来港发展,都以上环为据点,因此若想缅怀香港的旧时风貌,上环绝对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。而与旺角、油麻地所不同的是,前者为“平民天堂”,此地是“花样年华”。

【毕打街·1967年】毕打街(Pedder Street),原称必打街,南起皇后大道中,经德辅道中至干诺道中止。毕打街是为纪念香港首位船政司(Harbour Master)汤马士.毕打(Lieut. Thomas Pedder, R. N.)而命名。

【大丸百货·1960年】1960年,(日本百货公司)大丸在铜锣湾开业,加上第一条海底隧道的兴建(港岛出口在铜锣湾);于是多家日资百货公司先后在此地开业。【香港,1960年代。资料:海特·黄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Theme: Overlay by Kaira Extra Text
Cape Town, South Afric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