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,在新中国成立初期,他放弃在美国的优厚条件,毅然选择回到了中国,与其他国内外科研专家一起为巩固新生的政权而贡献出自己的智力。
作为一位爱国学者,钱学森身上有非常多的故事。最为出名的恐怕要数一位美国将军对他的评价。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,这位美国将军认为坚决不能让其回国,甚至认为钱学森一个人可以顶上美国5个师的军事力量。
历经千辛万苦,钱学森最终还是回到了中国。他回到中国的故事大家都已经知道,可是,在这其中其实还有一个不为人知小插曲。钱学森差点被永久扣留,一封神秘的电报让他免于遭受这种厄运,这是怎么回事呢?
1929年,钱学森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成功进入了交通大学上海学校,他在铁道工程系学习。彼时的中国工业并不发达,大多数的人都希望通过在工科方面的学习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状况。
1934年,钱学森本科毕业。毕业之后钱学森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进入到某个行业当中工作,由于成绩非常优秀,他前往了美国深造,成为了一名留学生。
美国的科研环境相当的宽松,再加上当时的政治环境平稳,美国又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,钱学森在这里取得了非常大的科研成就。他拿到了麻省理工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加州大学的博士学位,并有意在相应的行业内继续发展。
博士毕业之后,钱学森加入到美国高校当中成为一名教授。他先后在多个领域留下过自己的足迹,空气动力学,固体力学等都有他的研究身影。
他甚至还与自己的导师建立了卡门-钱学森公式,为当时的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。完成这一切成就的钱学森其实非常的年轻,当时的他才不过仅仅28岁。
1949年,在美国的钱学森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,他的内心激动不已。许多年来,他一直想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,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成为他心中梦想的阻拦。眼下新中国已经成立,中国进入和平发展时期,钱学森自然归心似箭。
新中国在成立之后,也向海外学子发出呼吁,希望在海外的留学生能回到中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。这本来是一件极好的事情,祖国呼吁海外学子,海外学子也一心想要回到中国贡献一份力量。可美国人却在这其中横加阻拦,意图抑制中国的发展。
钱学森表露出想要回到中国从事研究的想法,可没想到的是,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却让他遭到了美国人的警惕。由于他所从事的研究非常先进,美国人并不愿意放钱学森回到中国,甚至采用诬陷的方式将其囚禁起来。
钱学森是一位著名的学者,在其表露想要回到中国的心迹之前,他拥有崇高的地位和优越的生活条件。可在这之后,美国人将其软禁,不仅生活自由受到限制,相应的研究也不得不中断。钱学森又将如何回到中国呢?
1950年钱学森打算回国,可惜的是美国特工在得知他想要回国的消息之后,立刻就对其展开了一系列调查,并污蔑其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,不仅将其个人控制起来,他所有的研究资料也对一并扣留。
加州理工大学为钱学森这样一位学者支付了1.5万美元的保释金,这才让他恢复了些许的人生自由。可惜的是,美国方面还是迫使他远离一线研究,他被扣押的研究资料也没有被归还。
在美国的钱学森不甘心就只失去回国的希望,他通过多种方式联系中国,希望能够取得中国方面的支持。信件很快就传达到了中方高层,方面收到了钱学森的信件之后立刻便安排人手与美方交涉,希望能够将美方扣押的中方学者通通接回国内。
这种交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效果,钱学森被美国无理扣押了整整5年。1954年6月5日,转机出现。在美方扣押中国学者的同时,中方也扣押了一些美方的情报人士。美国人在这一天向中方提出要求,希望中国能够放这些人回到美国。
既然是美国人率先提起,中方自然要好好利用这样一个机会。美方希望中方释放被扣押的美国人,中国方面也就立刻提出要求,希望美国能够释放扣押的中国学者。
最初的时候,美方确实同意了这样一个条件。可问题在于美方对于钱学森无比的看重,在所有允许归国的中方学者当中,钱学森的名字并不在名单里。
经过重重交涉,1955年,美方终于同意了中方的条件,答应释放钱学森回国,作为条件,中方也需要适应相应的美国人员。至此,钱学森回到中国的事情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。
1955年9月17日,在美方人员的监督之下,钱学森带领着自己的研究资料回到了中国。在回国期间,钱学森突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电报。这封电报没有署名,上面传达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。
这封电报上写着希望钱学森中途不要下船,收到这封电报之后,钱学森对电报的内容感到疑惑。他已经取得了美方的支持,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到中国,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份神秘的电报,让他在回国途中不要下船呢?
仔细思考之后,钱学森还是决定遵循电报当中的提醒。乘船回国的途中,虽然轮船有过多次港口靠岸,但是钱学森安安静静地待在船上,不曾想过要上岸去访查一番。
就这样,钱学森顺利的回到了中国。回到中国之后,钱学森曾经想要知道到底是谁发出了这封电报,但几番寻找下来都没有结果。新中国的科研事业发展得非常迅速,钱学森回国之后,立刻就投入到相应的科学研究当中,在这之后,他也逐渐将这件事情忘却。
直到50年后,当年发电报的人才最终显露了出来。中国外交部十分担心钱学森的安危,所以才在钱学森出发之前发送了这一封电报。之所以不让他下船,其实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防止钱学森回国节外生枝。
综上所述,祖国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,每一个人都在这其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就像曾经宣传的那样,每个人都在发光发热,不管它是一颗螺丝钉,还是一桶煤油,在国家与社会这个大机器上,少了谁都不行。
功劳与贡献虽然有大小,但是爱国之心却没有任何的差别。人们不能认为自己贡献的能力小而不去做出贡献,也不能认为自己的贡献非常大而沾沾自喜,骄傲自满。爱国之心没有高低,没有优劣,任何拥有爱国之心的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。